發文機關 | 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 | 嶗政發〔2023〕4號 |
成文日期 | 2023-05-22 | 索引號 | 00211919500020020230014 |
生效日期 | 2023-05-22 | 廢止日期 | |
政策咨詢部門 | 嶗山區氣象局 | 政策咨詢電話 | 0532-88602218 |
主題分類 | 有效性 | 有效 |
發文機關 | 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 | 嶗政發〔2023〕4號 |
成文日期 | 2023-05-22 |
索引號 | 00211919500020020230014 |
生效日期 | 2023-05-22 |
廢止日期 | |
政策咨詢部門 | 嶗山區氣象局 |
政策咨詢電話 | 0532-88602218 |
主題分類 | |
有效性 | 有效 |
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區直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全省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魯政發〔2022〕13號)、《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全市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青政發〔2022〕15號),推進我區氣象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氣象防災減災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立滿足嶗山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災害性天氣監測率達到96%以上,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超過92%,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95%,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達到95%以上。
到2035年,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氣象全面融入和支撐嶗山區高質量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綜合效益顯著提高,智慧氣象發展水平和氣象現代化整體實力位于省市前列。
二、主要任務
1.提升精密氣象監測能力。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進一步優化氣象觀測站網布局,提高氣象自動監測站點密度。結合物聯網、智能傳感等新技術,對自動氣象站網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建設城市、交通、旅游、農業、海洋、森林防滅火等專業氣象觀測站。完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嶗山氣象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精準氣象預報能力。強化精細智能網格預報業務技術應用,加強高分辨率數值預報產品和集合預報產品的釋用,不斷提高預報精細化水平,空間分辨率達到公里級、重點區域達到百米級,時間分辨率達到逐小時、重點區域達到分鐘級。依托短臨預警技術,強化數值模式的本地化應用,不斷提高局地性、突發性中小尺度災害天氣監測預警預報水平。(嶗山氣象局牽頭,區自然資源局、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高精細氣象服務能力。堅持需求導向,不斷完善決策氣象服務需求分析制度,精準靶向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決策氣象服務產品?;谌斯ぶ悄?、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建設智慧氣象服務平臺?;趫鼍皯煤陀绊懗潭?,發展自動感知、智能研判、精準推送的智慧氣象服務。探索打造面向全社會的氣象服務眾創平臺,促進氣象信息全領域高效應用。(嶗山氣象局牽頭,區電子政務和大數據中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高氣象信息支撐能力。開展信息網絡智能化、標準化建設,推進“數字氣象”接入“城市云腦區級中樞”,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自然資源等部門實現氣象數據實時共享。綜合運用信息安全技術手段,完善網絡安全實時監測監管平臺,保障氣象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嶗山氣象局牽頭,區電子政務和大數據中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提高氣象災害風險防御能力。將氣象災害防御深度融入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政府和社會聯動機制。落實極端天氣約束性停課停工停產停業停運等防災避險制度和氣象災害風險轉移制度。健全政府主導的氣象信息社會再傳播機制,開展網格化氣象預警信息傳播,提高氣象信息傳播的時效和質量。強化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發展城市內澇、地質災害等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模擬、預警業務。加強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建設。強化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演練。(嶗山氣象局牽頭,區教育體育局、區自然資源局、區城市管理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衛生健康局、區應急局、區科技創新委員會、嶗山公安分局、嶗山生態環境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實施“鄉村振興”氣象保障行動。面向茶葉、櫻桃等特色農產品產區,針對關鍵農時農事,加大抗旱、防雹作業力度,促進特色農產品生產。開展嶗山中草藥氣象條件影響研究和服務,為高效特色農業提高氣象保障。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遙感監測業務技術與產品應用,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開展美麗鄉村氣象預報服務。發展“農業氣象+保險”服務,開展茶業、果業、水產業等領域氣象保險指數服務。加強海上漁業生產氣象服務,保障海上漁業安全生產。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管理,對作業裝備進行升級改造。開展常態化生態修復型人工增雨(雪)作業。(嶗山氣象局牽頭,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農業農村局、嶗山公安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實施氣象賦能“全域旅游”行動。加強旅游安全氣象保障工作,聯合文旅部門推進旅游景區智慧氣象服務系統建設,實現信息共建共享,建立旅游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加強嶗山旅游景區預警信息傳播能力建設,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時性和覆蓋面。加強嶗山旅游氣候資源評估與開發利用,建設旅游生態、康養氣象觀測系統,發展嶗山天然氧吧氣候康養旅游,開展嶗山旅游氣候舒適度預報服務,打造避暑旅游目的地、氣候宜居區等氣候生態品牌。開展嶗山云海、霧凇等氣象景觀預報服務,以及嶗山春季賞花、秋季賞葉預報服務,滿足人民群眾賞景賞花賞葉需求。(嶗山氣象局牽頭,各街道辦事處,區農業農村局、區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8.強化氣象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能力。做好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和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工作,加強重污染天氣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氣象保障能力建設。建立生態氣象監測預警和評估業務,提升重要生態功能區和脆弱區的氣象風險預測預警能力。(嶗山氣象局牽頭,區自然資源局、區城市管理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衛生健康局、嶗山生態環境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9.開展“氣象+”賦能城市運行保障行動。推動氣象服務深度融入經濟活動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建立多部門協同的交通氣象保障機制,重點開展區域高速公路以及軌道交通等精細化氣象服務。提升供水、供熱、供電等領域氣象災害影響預報預警能力和服務水平。積極發展金融、保險和農產品期貨氣象服務,促進和規范氣象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嶗山氣象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城市管理局、區交通運輸局、嶗山公安分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增強氣象科技創新與人才支撐能力。健全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健全合作交流機制,拓展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多軌交流合作渠道,強化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將氣象人才全面融入地方人才發展規劃,并納入區屬各類人才工程和人才培養計劃,落實地方關于人才住房、醫療保健等待遇。(區科技創新委員會牽頭,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衛生健康局、嶗山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氣象工作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服務保障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任務要求、細化工作舉措,協調解決氣象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建立年度例會制度,總結評估上年度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建設任務。(嶗山氣象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科技創新委員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法治保障。加強氣象災害防御規范性文件制定。開展氣象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評估。推進探測環境保護、氣象信息服務、預警信息發布等相關法規規章落實。加強依法行政,落實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措施。貫徹落實氣象標準體系,強化氣象標準的運用和管理。完善“互聯網+監管”工作模式,以“雙隨機一公開”為抓手,全面落實防雷安全監管措施。(嶗山氣象局牽頭,區司法局、區應急局、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財政支持。進一步完善落實氣象雙重計劃財務體制,切實加大對氣象事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將氣象高質量發展所需經費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建立氣象領域持續穩定的地方財政投入保障和扶持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氣象高質量發展。(區財政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嶗山氣象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
2023年5月22日
?。ù思_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