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收藏
專家解讀:嶗山區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23—2025年)
嶗山區政府 發布日期:2023-05-09
字號: 【小】 【中】【大】 【打印】

日前,區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嶗山區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22-2025年)》。區殘聯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圍繞殘疾預防重點問題進行解讀。

看點1——殘疾預防知識普及行動

問題一:如何才能保障殘疾預防知識普及行動有效開展?

嶗山區殘聯副理事長劉芳:人生每個階段面臨不同的致殘風險,各類場所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致殘因素。要圍繞遺傳與發育、疾病、傷害等致殘因素,面向各類人群,特別是重點人群,大力普及殘疾預防防控和康復知識。用好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宣傳資源,關注殘疾預防日等重要宣傳節點,創新宣傳作品,擴大殘疾預防知識宣傳覆蓋范圍。逐步建立并完善殘疾預防科普知識資源庫,定期更新發布殘疾預防知識。逐步把殘疾預防知識融入醫療保健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殘疾人工作者等職業培訓課程和教材,培育科普宣傳骨干隊伍。

看點2——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

問題二:我區有哪些現行政策和措施可以預防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

嶗山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副主任辛志峰:我區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出生缺陷三級防控體系,針對孕前、孕中、產后三個階段分別開展篩查、干預和救助。孕前服務包括婚前保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免費增補多維元素(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對新婚夫婦開展脊髓性肌肉萎縮癥(SMA)免費篩查,參加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女性可同時享受一次9種單基因遺傳病攜帶者免費篩查,同時進行孕前優生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和營養保健、低鹽膳食、致畸因素和疾病對胚胎的不良影響等優生咨詢指導、孕前風險評估等指導。孕期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包括孕早期建立母子保健手冊,孕期4次隨訪和產婦出院7天內入戶訪視。孕中期通過檢測孕婦血清中甲胎蛋白、絨毛促性腺激素和游離雌三醇的濃度水平,并結合孕婦的孕周、年齡、體重等指標,綜合計算得出胎兒患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和神經管畸形的風險。對篩查出的產前篩查高風險和臨界風險的孕婦提供免費產前基因檢測或羊水穿刺產前診斷服務,同時開展孕婦遺傳性耳聾基因免費篩查項目。對篩查出的陽性病例均進行醫學指導,減少嚴重缺陷兒的出生。產后服務包括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苯丙酮尿癥、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篩查,兒童聽力障礙、先天性心臟病、神經心理行為發育異常和孤獨癥篩查,及時進行轉診干預,改善患兒生活質量。7周歲以下兒童已納入康復救助范圍,每月每人可享受最高3000元的康復救助。

看點3——疾病致殘防控行動

問題三:我國主要致殘慢性疾病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管醫師房盛夏:我國主要致殘的慢性疾病有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致殘防控工作首先應從預防入手,加強慢性病三級預防。在疾病尚未發生時,針對疾病的致病因素或者危險因素采取措施,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低油低鹽低糖飲食;疾病的臨床前期做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延緩疾病的發展;在疾病的臨床期,針對患者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及時有效地防止病情惡化,預防并發癥和殘疾。

問題四:如何加強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與管理?

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科負責人李雪蓮:一是加大康教宣傳,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采用多種宣傳手段,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科普知識宣傳。將傳統媒體、網絡新媒體、固定廣告宣傳點位線下實體等多種類宣傳渠道相結合,制作發布專業權威、通俗易懂的科普宣傳資料。二是將心理健康服務重心下沉前移進社區。依托區內心理醫療機構、區心理健康體驗中心、街道心靈驛站、村(社區)心理輔導室等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平臺,對社區居民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設立心理援助熱線作用,對心理健康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看點4——傷害致殘防控行動

問題五:如何有效防控意外傷害致殘高風險人群的傷害致殘?

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管醫師房盛夏:針對兒童、老年人這兩類意外傷害致殘的高風險人群,首先,要建立多部門跨專業合作的綜合防控機制,構建傷害綜合防控網絡。其次,要針對性地加強傷害防控宣傳與教育工作,如針對兒童、老年人、家長及監護人、學校和照護機構管理者、公眾等制定科學的宣傳教育策略。第三,要做好環境建設和改善,減少兒童和老年人居住活動的場所中可能導致傷害的危險因素。第四,是加強醫療救治和康復體系,提高醫療系統的急救能力和覆蓋范圍,加強兒童看護和老年人照護。第五,是完善傷害的監測和評估體系,及時分析監測數據、評估傷害防控效果,制定和完善傷害預防的政策和策略。

看點5——康復服務促進行動

問題六:當前推進殘疾人康復服務的重點工作有哪些?

嶗山區殘聯康復工作室負責人董強:“十四五”期間,區殘聯將會同有關部門,著力構建與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殘疾人康復需求相適應的殘疾人康復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著力增強專業化康復服務能力,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質量。

一是完善殘疾人康復保障政策。實施并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做好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救助有效銜接。完善精神障礙患者免費救治和持證精神殘疾人住院和門診服藥救助政策。實施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免費適配制度。

二是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三級康復醫療服務網絡,進一步發揮街道衛生院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作用,輻射帶動社區康復服務開展。逐步規范建立資源教室,健全普通學校和幼兒園隨班就讀和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加強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日常監管和定期評估,深化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織開展人工耳蝸、肢體矯治、腦癱外科手術等康復項目。

三是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專業化水平。實施嶗山區殘疾人康復專業人才規范化培訓,實現定點康復服務機構專業人員愿訓盡訓目標。開展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技能培訓,加強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培訓,提升基層康復醫療服務能力。

四是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定期開展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調查,為殘疾人提供或幫助殘疾人獲得康復醫療、訓練、護理、輔助器具適配等基本康復服務。開展康復服務質量評價和滿意度調查,有效保障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質量。


免费a级毛片高清视频不卡